问题一:晶体学基础参数计算
【问题】
已知α-Fe为体心立方(BCC)结构,晶格常数 a = 0.2866 nm。
(a) 计算其(211)晶面的晶面间距 d₂₁₁。
(b) 计算其(110)晶面与(001)晶面的共同晶带轴 [uvw] 的指数。
【知识点】
- 晶面间距计算(立方晶系)
- 晶带定律计算
【思路】
(a) 这是最基础的计算,直接应用手写笔记中强调的立方晶系晶面间距公式。
(b) 这考察的是晶带定律的应用,即两个晶面的交线方向。计算方法为两个晶面指数的矢量叉乘。
【解答】
(a) 计算(211)晶面间距
对于立方晶系,晶面间距公式为:
$$ d_{hkl} = \frac{a}{\sqrt{h^2+k^2+l^2}} $$
将 a = 0.2866 nm,(hkl) = (211) 代入:
$$ d_{211} = \frac{0.2866}{\sqrt{2^2+1^2+1^2}} = \frac{0.2866}{\sqrt{4+1+1}} = \frac{0.2866}{\sqrt{6}} $$
$$ d_{211} \approx 0.1170 \text{ nm} $$
(b) 计算晶带轴 [uvw]
晶带轴 [uvw] 是两个晶面法线矢量 $(h_1 k_1 l_1)$ 和 $(h_2 k_2 l_2)$ 的叉乘结果:
$$ u = k_1l_2 - l_1k_2 $$
$$ v = l_1h_2 - h_1l_2 $$
$$ w = h_1k_2 - k_1h_2 $$
代入 $(h_1 k_1 l_1) = (110)$ 和 $(h_2 k_2 l_2) = (001)$:
$$ u = (1)(1) - (0)(0) = 1 $$
$$ v = (0)(0) - (1)(1) = -1 $$
$$ w = (1)(0) - (1)(0) = 0 $$
因此,共同晶带轴为 [1 -1 0]。
问题二:布拉格定律与衍射角计算
【问题】
继续使用问题一中的α-Fe晶体,如果使用波长 λ = 0.1542 nm 的Cu Kα射线进行衍射分析,请问(211)晶面的衍射角(2θ)是多少度?
【知识点】
- 布拉格定律的应用
【思路】
这个问题紧跟上一题,考察布拉格定律的直接应用。我们已经计算出了 d₂₁₁,已知 λ,可以直接求解 θ,最后乘以2得到衍射角 2θ。
【解答】
布拉格方程为:
$$ 2d_{hkl}\sin\theta = n\lambda $$
通常我们考虑一级衍射(n=1),并使用干涉指数 HKL 代替 hkl,此时 n 已被包含在 d 中。简化后的公式为:
$$ 2d\sin\theta = \lambda $$
重新整理公式以求解 sinθ:
$$ \sin\theta = \frac{\lambda}{2d} $$
代入 λ = 0.1542 nm 和上题算出的 d₂₁₁ = 0.1170 nm:
$$ \sin\theta = \frac{0.1542}{2 \times 0.1170} \approx 0.6589 $$
通过反正弦函数计算布拉格角 θ:
$$ \theta = \arcsin(0.6589) \approx 41.22^\circ $$
衍射角是 2θ,所以:
$$ 2\theta = 2 \times 41.22^\circ = 82.44^\circ $$
因此,(211)晶面的衍射角约为 82.44°。
问题三:结构因子与系统消光规律推导
【问题】
面心立方(FCC)结构是重要的晶体结构。请推导其几何结构因子 F_HKL 的表达式,并由此得出其系统消光规律。并判断(210)和(220)衍射是否存在。
【知识点】
- 几何结构因子(F_HKL)的计算
- 系统消光规律的推导与应用
【思路】
这是手写笔记中反复强调的“系统消光”的核心考点。步骤如下:
- 写出FCC晶胞中的所有原子坐标。
- 将坐标代入通用的结构因子公式中。
- 利用指数和三角函数关系,对公式进行化简。
- 根据 H, K, L 指数的奇偶性组合,讨论 F_HKL 何时为零,从而得出消光规律。
- 应用规律判断具体晶面。
【解答】
1. FCC原子坐标
一个FCC晶胞中有4个原子,坐标分别为:
(0, 0, 0), (1/2, 1/2, 0), (1/2, 0, 1/2), (0, 1/2, 1/2)
2. 代入结构因子公式
结构因子通用公式为:
$$ F_{HKL} = \sum_{j=1}^{n} f_j e^{2\pi i(Hu_j + Kv_j + Lw_j)} $$
对于只有一种原子的FCC晶胞(原子散射因子为 f),代入4个原子坐标:
$$ F_{HKL} = f \left[ e^{2\pi i(0)} + e^{2\pi i(\frac{H}{2}+\frac{K}{2})} + e^{2\pi i(\frac{H}{2}+\frac{L}{2})} + e^{2\pi i(\frac{K}{2}+\frac{L}{2})} \right] $$
利用 $e^{i\pi} = -1$,上式可简化为:
$$ F_{HKL} = f \left[ 1 + (-1)^{H+K} + (-1)^{H+L} + (-1)^{K+L} \right] $$
3. 讨论消光规律
当 H, K, L 奇偶混杂时(例如,一奇两偶或两奇一偶):此时 H+K, H+L, K+L 中,必然是两奇一偶。例如,H奇,K偶,L偶。则 H+K 为奇,H+L 为奇,K+L 为偶。代入上式:
$$ F_{HKL} = f [1 + (-1) + (-1) + (1)] = 0 $$
衍射强度 $|F_{HKL}|^2 = 0$,衍射消光。
当 H, K, L 全为奇数或全为偶数时:此时 H+K, H+L, K+L 均为偶数。代入上式:
$$ F_{HKL} = f [1 + (1) + (1) + (1)] = 4f $$
衍射强度 $|F_{HKL}|^2 = 16f^2 \neq 0$,衍射存在。
结论:FCC结构的系统消光规律为:当晶面指数 H, K, L 不全为奇数或不全为偶数(即奇偶混杂)时,衍射将消失。
4. 判断衍射是否存在
- 对于 (210) 晶面:H=2(偶), K=1(奇), L=0(偶)。指数奇偶混杂,因此 (210) 衍射不存在。
- 对于 (220) 晶面:H=2(偶), K=2(偶), L=0(偶)。指数全为偶数,因此 (220) 衍射存在。
问题四:综合应用——相对积分强度计算
【问题】
请计算问题一中 α-Fe (BCC, a=0.2866 nm),在使用 Cu Kα (λ=0.1542 nm) 射线照射时,其前三个允许出现的衍射峰 (110), (200), (211) 的相对积分强度。假设最强峰的强度为100。(不考虑吸收和温度因子)
【知识点】
- BCC消光规律
- 晶面间距计算
- 布拉格定律
- 多重性因子(P)
- 洛伦兹-偏振因子(L.P.)
- 相对积分强度综合计算
【思路】
这是本章知识的集大成者,也是手写笔记旁标注最多的题型。解题步骤非常清晰:
- 确认衍射存在:根据BCC消光规律(H+K+L=偶数)检查(110), (200), (211)是否允许出现。
- 计算每个晶面的d值。
- 计算每个晶面对应的θ角。
- 查找或记忆每个晶面族在立方晶系中的多重性因子P。
- 计算每个θ角对应的洛伦兹-偏振因子 L.P.。
- 计算
P × L.P.的值(因为BCC允许衍射的 $|F_{HKL}|^2$ 都为 $4f^2$,在计算相对强度时可视为常数比例因子,因此强度正比于P × L.P.)。 - 将计算结果归一化。
【解答】
1. 检查消光
- (110): 1+1+0 = 2 (偶数),允许。
- (200): 2+0+0 = 2 (偶数),允许。
- (211): 2+1+1 = 4 (偶数),允许。
2. 计算 d 和 θ (部分结果可引用前题)
| (HKL) | h²+k²+l² | d_hkl (nm) = a/√Σ | sinθ = λ/2d | θ (°)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(110) | 2 | 0.2866/√2 = 0.2027 | 0.1542 / (2×0.2027) = 0.3804 | 22.36 |
| (200) | 4 | 0.2866/√4 = 0.1433 | 0.1542 / (2×0.1433) = 0.5380 | 32.55 |
| (211) | 6 | 0.2866/√6 = 0.1170 | 0.1542 / (2×0.1170) = 0.6589 | 41.22 |
3. 查找 P 和计算 L.P. 因子
- 多重性因子 P (立方晶系): {110} P=12; {100} P=6; {211} P=24。
- L.P. 因子: $ L.P. = (1+\cos^2{2\theta}) / (\sin^2\theta\cos\theta) $
| (HKL) | θ (°) | 2θ (°) | P | L.P.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(110) | 22.36 | 44.72 | 12 | (1+cos²44.72)/(sin²22.36·cos22.36) = 11.23 |
| (200) | 32.55 | 65.10 | 6 | (1+cos²65.10)/(sin²32.55·cos32.55) = 4.97 |
| (211) | 41.22 | 82.44 | 24 | (1+cos²82.44)/(sin²41.22·cos41.22) = 3.09 |
4. 综合计算与归一化
| (HKL) | P | L.P. | 计算强度 I' = P × L.P. | 相对强度 (归一化)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(110) | 12 | 11.23 | 134.76 | 100 |
| (200) | 6 | 4.97 | 29.82 | (29.82 / 134.76) × 100 = 22.1 |
| (211) | 24 | 3.09 | 74.16 | (74.16 / 134.76) × 100 = 55.0 |
最终答案:α-Fe 前三个衍射峰 (110), (200), (211) 的相对积分强度分别约为 100 : 22.1 : 55.0。
推导和理解常见晶体结构的结构因子及其消光规律是X射线衍射分析的核心技能。下面将逐一计算简单立方(SC)、体心立方(BCC)、面心立方(FCC)以及密排六方(HCP)的结构因子,并总结其规律。
结构因子通用计算公式
我们始终从结构因子的通用公式出发,假设晶胞中含有n个同种原子(原子散射因子为f),其坐标为 $(u_j, v_j, w_j)$:
$$ F_{HKL} = \sum_{j=1}^{n} f_j e^{2\pi i(Hu_j + Kv_j + Lw_j)} $$
衍射强度正比于结构因子振幅的平方 $|F_{HKL}|^2$。当 $|F_{HKL}|^2 = 0$ 时,该 (HKL) 晶面的衍射将消失,即产生系统消光。
简单立方 (Simple Cubic, SC)
原子坐标
简单立方晶胞中仅包含1个原子,位于晶胞顶点,其坐标为:
(0, 0, 0)
结构因子计算
将该坐标代入通用公式:
$$ F_{HKL} = f \cdot e^{2\pi i(H\cdot0 + K\cdot0 + L\cdot0)} = f \cdot e^0 $$
$$ F_{HKL} = f $$
其强度为:
$$ |F_{HKL}|^2 = f^2 $$
规律总结
由于 $f$ 是原子的固有属性,不为零,因此对于任何晶面指数 (HKL) 组合,$|F_{HKL}|^2$ 均不为零。
结论:简单立方点阵不存在系统消光,所有晶面指数 (HKL) 的衍射都是允许出现的。
体心立方 (Body-Centered Cubic, BCC)
原子坐标
体心立方晶胞中包含2个原子,分别位于顶点和体心,其坐标为:
(0, 0, 0) 和 (1/2, 1/2, 1/2)
结构因子计算
将2个原子坐标代入通用公式:
$$ F_{HKL} = f \left[ e^{2\pi i(0)} + e^{2\pi i(\frac{H}{2} + \frac{K}{2} + \frac{L}{2})} \right] $$
利用欧拉关系 $e^{i\pi} = -1$,上式可简化为:
$$ F_{HKL} = f \left[ 1 + e^{\pi i(H+K+L)} \right] = f \left[ 1 + (-1)^{H+K+L} \right] $$
其强度 $|F_{HKL}|^2$ 分两种情况:
当 H+K+L = 奇数时:
$$ F_{HKL} = f [1 + (-1)] = 0 \quad \implies \quad |F_{HKL}|^2 = 0 $$
当 H+K+L = 偶数时:
$$ F_{HKL} = f [1 + (1)] = 2f \quad \implies \quad |F_{HKL}|^2 = 4f^2 $$
规律总结
结论:体心立方点阵的衍射条件为晶面指数之和 (H+K+L) 必须为偶数。当 (H+K+L) 为奇数时,衍射将消光。
面心立方 (Face-Centered Cubic, FCC)
原子坐标
面心立方晶胞中包含4个原子,分别位于顶点和六个面心,其坐标为:
(0, 0, 0), (1/2, 1/2, 0), (1/2, 0, 1/2), (0, 1/2, 1/2)
结构因子计算
将4个原子坐标代入通用公式:
$$ F_{HKL} = f \left[ e^{2\pi i(0)} + e^{2\pi i(\frac{H}{2}+\frac{K}{2})} + e^{2\pi i(\frac{H}{2}+\frac{L}{2})} + e^{2\pi i(\frac{K}{2}+\frac{L}{2})} \right] $$
$$ F_{HKL} = f \left[ 1 + (-1)^{H+K} + (-1)^{H+L} + (-1)^{K+L} \right] $$
其强度 $|F_{HKL}|^2$ 分两种情况:
当 H, K, L 的奇偶性不一致(奇偶混杂)时:
此时 H+K, H+L, K+L 中,必为两奇一偶,例如 H奇, K偶, L偶,则 $F_{HKL} = f[1 + (-1) + (-1) + 1] = 0$。$$ |F_{HKL}|^2 = 0 $$
当 H, K, L 全为奇数或全为偶数时:
此时 H+K, H+L, K+L 均为偶数。$$ F_{HKL} = f[1 + 1 + 1 + 1] = 4f \quad \implies \quad |F_{HKL}|^2 = 16f^2 $$
规律总结
结论:面心立方点阵的衍射条件为晶面指数 (H, K, L) 必须全部为奇数或全部为偶数(奇偶性一致)。当 (H, K, L) 奇偶混杂时,衍射将消光。
密排六方 (Hexagonal Close-Packed, HCP)
原子坐标
密排六方结构的晶胞中包含2个原子,其坐标为:
(0, 0, 0) 和 (1/3, 2/3, 1/2)
结构因子计算
将2个原子坐标代入通用公式:
$$ F_{HKL} = f \left[ e^{2\pi i(0)} + e^{2\pi i(\frac{H}{3} + \frac{2K}{3} + \frac{L}{2})} \right] = f \left[ 1 + e^{2\pi i(\frac{H+2K}{3} + \frac{L}{2})} \right] $$
其强度 $|F_{HKL}|^2 = F_{HKL} \cdot F_{HKL}^*$:
$$ |F_{HKL}|^2 = f^2 \left[ 1 + e^{2\pi i(\frac{H+2K}{3} + \frac{L}{2})} \right] \left[ 1 + e^{-2\pi i(\frac{H+2K}{3} + \frac{L}{2})} \right] $$
利用 $e^{i\theta} + e^{-i\theta} = 2\cos\theta$,展开并化简得:
$$ |F_{HKL}|^2 = f^2 \left[ 2 + 2\cos\left(2\pi\left(\frac{H+2K}{3} + \frac{L}{2}\right)\right) \right] $$
规律总结
对上式进行讨论 (设 n 为整数):
当 H+2K = 3n 且 L = 奇数时:
$$ \cos\left(2\pi\left(n + \frac{\text{奇数}}{2}\right)\right) = \cos(\text{奇数}\cdot\pi) = -1 $$
$$ |F_{HKL}|^2 = f^2 [2 + 2(-1)] = 0 $$
当 H+2K = 3n 且 L = 偶数时:
$$ \cos\left(2\pi\left(n + \frac{\text{偶数}}{2}\right)\right) = \cos(\text{偶数}\cdot\pi) = 1 $$
$$ |F_{HKL}|^2 = f^2 [2 + 2(1)] = 4f^2 $$
当 H+2K = 3n±1 且 L = 奇数时:
$$ \cos\left(2\pi\left(n \pm \frac{1}{3} + \frac{\text{奇数}}{2}\right)\right) = \cos\left(\pm \frac{2\pi}{3} + \text{奇数}\cdot\pi\right) = \frac{1}{2} $$
$$ |F_{HKL}|^2 = f^2 [2 + 2(\frac{1}{2})] = 3f^2 $$
当 H+2K = 3n±1 且 L = 偶数时:
$$ \cos\left(2\pi\left(n \pm \frac{1}{3} + \frac{\text{偶数}}{2}\right)\right) = \cos\left(\pm \frac{2\pi}{3}\right) = -\frac{1}{2} $$
$$ |F_{HKL}|^2 = f^2 [2 + 2(-\frac{1}{2})] = f^2 $$
结论:密排六方结构的系统消光规律为:当 (H+2K) 是3的倍数且 L 为奇数时,衍射将消光。 其他情况衍射均存在,但强度值有所不同。
评论区
还没有人评论